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胃肠外科 > 胃、十二指肠疾病 > 胆汁反流性胃炎
编号:12797230
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体会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5年3月1日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第3期
     摘要:柴胡疏肝散首见于《景岳全书·古方八阵·散阵》,原方用柴胡、陈皮、川芎、香附、枳壳、芍药、甘草,用于治“胁肋疼痛,寒热往来”。其方疏肝理气,和胃降逆,清热利胆,是治疗脾胃气虚、升降失常,肝失调达、气机郁滞,胃络失于通和的常用方,近年临床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,疗效显著。

    关键词:柴胡疏肝散;胆汁反流;胃炎

    【中图分类号】R453 【文献标识码】A 【文章编号】1672-8602(2015)03-0283-02

    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的常见病、多发病。一般认为由多种原因引起胆盐、溶血性卵磷脂、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,溶解来自胃黏膜的胆固醇和磷脂,并干扰胃黏膜的屏障,促使H+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黏膜,引起损伤,导致炎症发生。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和胃食管粘膜保护剂,如吗叮啉、西沙比利、胃复安等,其中吗丁啉、西沙必利为胃肠动力药,可促进胃肠排空,加强并协调胃肠道运动,防止胆汁反流;胃复安抑制胃平滑肌松弛,使胃肠平滑肌对胆碱能的反应增加,胃排空加快。临床虽可改善症状,但疗效一般且容易复发。

    案例一:

    杨某某,男,40岁,司机,2011年7月21日初诊。因反复中上腹胀痛3年,加重1月来诊。患者3年来反复出现上腹胀痛,伴口苦,胸闷,嗳气,情绪变化或劳累后症状加重,休息后症状缓解。B超检查排除胆囊、胆总管、胰腺等疾病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279 字符